智能手机的七年之痒!扯下价格的遮羞布?
时间:2014-04-14 来源:东言东语中国手机行业连续第七个季度出货量下滑,工信部刚刚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的手机产业数据显示,手机出货量为1.0亿部,同比下降24.7%。同时,另一个令人感到担忧的现象是手机品类的创新,也大幅度下滑,本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,同比下滑9.5%。
4月9日三星称,由于智能手机销售额增长放缓持续对营收造成压力,该公司净利润将出现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,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8.4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495亿元),同比下滑4.3%。
4月10日,工信部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《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》,数据显示,手机出货量为1.0亿部,同比下降24.7%,销量下滑程度令人吃惊。而此前IDC发布的《亚太区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》显示,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为9080万部,与第三季度的9480万部相比,下滑了4.3%。
从苹果07年1月发布iPhone以来,智能手机产业正好过去七个年头,坐稳山头没多久的三星、苹果和中华酷联们,又要面对当年功能机前辈们的困境了吗?
七年之痒,在于产品已经缺乏创新
今年2月MWC大会的时候,尽管各大手机厂商拿出看家产品,但仍被媒体集体吐槽缺乏新意。智能手机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,产品升级已经几乎沿着既有的路线发展,即屏幕尺寸更大、分辨率更高、处理器更快、核数更多、机身更薄、镜头像素更高等,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真正的颠覆式创新。
即便是此轮创新的领头羊苹果,创新能力也在下滑,当年诸多人换5S,颜色是关键,土豪金存在的价值,就是为了证明,你看,我换机了。而对iPhone6的期待也主要集中在屏幕的大小。而三星最近发布的S5,外观相比S4已经难再改变,只是增加了防水、指纹、心率监测等功能,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换机的理由。
领先者缺乏创新,跟随者则直接扯下了价格的遮羞布。
今年中华酷联都开始学习小米模式,所谓模式其本质就是“专注最好卖的机型+最高效率的生产和销售”,模式复制之下,智能手机领域更是进入红海,一方面产品上极度趋同,几乎都是模仿三星S5和Note3式的大小屏搭配,CPU基本都是8核,做工设计无非都是窄边、全金属框之类;另一方面价格则极度接近成本,产品竞争从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转变为产业链的竞争,把价格竞争拉到极致。
中低端产品已经足够好,这直接压缩了高端智能手机的市场空间,据Gartner称,去年第四季度,三星的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31.1%下降至29.5%,苹果的市场分额从上年同期的20.9%下降至17.8%。三星已经不得不开始发力低端市场,苹果去年试水5C可惜仍定价过高而未能占到低端的好处。
但中华酷联小米的增长前景也不乐观。今年几大厂商都摩拳擦掌准备扩大出货量,近期小米称要达到6000万,华为之前称要达到8000万,酷派、联想等也计划出货量6000万。厂商狂奔的背后,市场并不是那么大。数据显示,美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达到了64.7%,欧盟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55%,韩国则达到了73%,中国接近40%,要消化产能只能靠新兴国家,不过依照目前速度时间也不会太长了,在大部分人拥有了智能手机之后,在手机配置已经足够高、新机型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,换机需求将逐渐减弱。
这和PC、功能机当年快要走到尽头的情形,非常的相似。
没有永远的王者,只有不变的轮回
谁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增长点?今年的焦点在智能硬件,这波智能硬件潮基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,可是,智能硬件的兴起,是帮助手机重回增长曲线,还是颠覆手机和取代手机?
在车联网领域,Carplay模式曾引发了激烈的争议,是汽车本身成为一个强大的智能手机,还是成为手机的一个屏幕。但即便存在汽车硬件更换周期长等诸多问题,汽车本身还是需要有智能,不管是行驶层面的智能,还是对司机和乘客的辅助智能,汽车不会只成为手机的附属。
在智能电视领域,随着智能电视的升级,将能满足更多内容互动和游戏娱乐,多屏应用必然会分散手机的时间份额,减少用户对手机的投资。
在最威胁手机地位的智能穿戴领域,曾经大多都是围绕手机来设计的,比如手环之类只是一个传感器,计算、存储和展示还是在手机上,但从google所展示的glass和watch的应用场景中,你能明显感觉到手机的旁落,手机只是充当着类似路由器的角色,隐藏在看不到的角落,人们从掏出手机,变成了举手看手表、或者抬眼看眼镜这类更便捷的操作。
在智能日益泛化到各个硬件的趋势下,手机更多的是成为一个连接中心、存储中心和屏幕,从这个角度看,智能硬件还需要手机,还不会颠覆手机,但是,不可避免的分散手机的使用,就如同当前手机和PC的关系,手机不会减少PC,但是会减少PC使用,从而减少PC的更新率。
因此,即便智能手机本身不会像功能机般被颠覆和取代,智能硬件也不会帮助手机回到原来的增长曲线,因为热点将会转换,用户的热情将会转换。对于手机厂商来说,必须赌对未来,否则下一个舞台将会转变主角。
于是,在智能手机诞生七年的时间点上,Google发布了Android Wear,三星拼命的推Gear死守Tizen操作系统,这都是为了找回安全感。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,还不知道能否赢得下一个未来。而中华酷联们,这些还不是该考虑的事情,毕竟,等到局势明朗了,只要跟随就又是一片晴天。
作者公众号“东言东语” dongyandongyu001,微博 @silverlion,欢迎交流。
- 相关推荐
- 笔者亲历中移动4G:仍生活在2G时代
- 三星GALAXY S5真机体验 功能齐全创新不足
- 小米发布智能按键“米键”4月8日官网首发
- 苹果该从HTC One学到什么?适当做些大变化
- 罗永浩锤子手机是这样的 用户会买单么?
- 酷派5英寸双网双待5879智能手机评测
- TD-LTE领头军 Xperia SP M35t评测
- 5英寸四核双卡双待 ThL T3超越评测
- Asha系列 诺基亚500/502/503体验
- 支持4G网络 诺基亚Lumia 2520评测
- 大可乐四核CPU+扁平化UI 2S全面评测
- 5.0英寸四核 华为C8815手机评测
- 专业级界面 vivo Funtouch OS相机体验
- 三星GALAXY Golden评测 奢华商务范
- 五英寸四核自拍神器 朵唯C1评测
- 酷派独特视觉体验的5950屏幕评测
- 双核MIUI护航核 小米手机2A评测
- OPPO N1连接电脑的详细教程分享
- 华为P6手机快速关闭后台程序的教程
- 魅族MX2如何连接上电脑的教程分享
- 美图手机1s图案锁屏开启方法
- 美图手机1s桌面文件夹怎么更名?
- 诺基亚Lumia 720评测报告 市面上超薄的WP8手机
- 三星W789评测总结 翻盖双屏商务范
- 谷歌Nexus5和小米3哪个好?最新对比评测报告
- 谷歌Nexus 5最新评测 安卓手机的完美新定义
- 5.7英寸极速四核基伍F7评测分析
- 小辣椒3手机评测 精工细作成就不凡
- 酷派大观4酷云评测 主打商务安全领域
- 联想VIBE X手机评测 纤薄时尚的安卓手机
- 努比亚爆红背后:京东掏1亿元保证金帮炒作
- 狂奔的小米:1000亿销售额吹了多大的牛?
- 三星Note4首曝光 4G内存与128GB存储/2070万像素摄影头
- 中兴红牛V5手机799登场 单挑红米Note
- 8款性价比堪与红米对敌的精品千元手机推荐
- 内部爆料:iPhone 6或推出4英寸版本